昨天在看,有談很多國際志工這方面的事情,寒假想要去印度,還有我未完成的非洲夢,每當跟別人談起,除贊成之外就是面對許多的質疑-----你可以改變什麼?為什麼要跑那麼遠,台灣也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?不顧自己的責任等等....

我的家人,並不支持我去當志工這件事,他們在辛苦的環境中長大,一生之中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,我應該要延續著這樣的追求,沒錯,因為父母親的努力,我得以在無憂無慮之中的環境之下成長;然而,我卻老是想往窮困落後的地方跑,他們不能理解,我們都在追求自己生命之中缺少的那一塊。

公益旅行v.s.海外志工

我承認,會有出國的念頭多多少少有一些想玩想旅行的成分在裡頭,一開始只是企圖賦予旅行不一樣的另一層意義,也或許是看了太多余秋雨的行腳,讓我對這個千千世界充滿嚮往,出國有很多不一樣的選擇,我不選巴黎、倫敦、紐約、東京,那些地方有它的迷人之處,但是遠不及想趁年輕時赴蠻荒探險的渴望,因為了解的少、遠離所謂的文明、挑戰自己的極限、思索人生的價值。

與其搭著巴士走馬看花一番,在當地實際的生活更能貼近這塊土地上的一切,我認為這是一種深度旅遊方式,志工,則是讓旅程更加育有意義,看見更多不一樣的需要面貌。

為什麼要走得那麼遠,除了旅行的因素之外,從一個普遍性的觀點來看,台灣的生活水準仍然是比較高的,張家三兄弟的故事一上報,各地的捐款馬上湧入這個需要幫助的家庭,你說還有千千萬萬個張家我無法否認,但是我依然樂觀,當我開始投入志工時,我發現在當志工的人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好多。

可是在地球的另一端,戰爭、飢荒、疾病,那裡的人們過得是截然不同的生活,他們根本沒有能力顧及自己以外的事情,整個國家的窮困是我們無法想像的,人們無唯一仰賴的只有國際間的救助,今天我們有額外的能力走出去,應該是台灣人民的驕傲,在異地看見不一樣的需要,會讓人更思考服務的深層意義何在,台灣這一塊也是一直都有在做,我覺得兩者之間是不衝突而且可以互相成長的。

Difference

再兩年就要離開學校了,開始面對的是自己對人生的定位,開始去想我這一輩子的人生該怎麼過。在社會的價值觀之中,在實驗室裡面做研究比待在非洲的鄉下要有成就的多,但是對世界上大部分的人來說,這兩件事都不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直接的改變,所以重要的應該是-------個人對人生的期待。

我一直覺得學術界是一座象牙塔,永遠只有那一小團的人可以溝通,畢生鑽研那很小又很大的世界,我們的確是會是需要,但是那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需要,世界上還有人連飯都吃不飽為什要知道大腦中的一個neurotransmitter有幾個不同的receptor?的確,在實驗室裡面發明的新藥,也許可以治療疾病,但新藥往往也都是要賺錢的,在沒錢的地方,一切對不起。

在非洲的鄉下蓋小學,可以讓孩子上學,即使是一個十個也好,他們的命運也許從此就改變了,今天的世界仍然存在著極為不平等,資本主義國家掌握了大部分的資源、破壞了大部分的生態,卻無視於在地球的另一端因為飢餓而死亡的世界,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

你可以改變什麼?

的確,一個人的力量很難和大環境抗衡,
很難說做了以後會改變什麼,但是如果不做,就真的永遠不會改變。

說要為社會進一份心力的確是太崇高的說法了,現階段的我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少,只能說是自私的實現自我,更悲觀的想,我們在各地來來去去,待個一陣子拍拍屁股就走了,留給當地人的是什麼?還是一樣的困境,說不定帶給他們更多的麻煩。

泰北的小孩子們,每年寒暑假好不容易認識了新的一批志工,又要面對即刻的別離,在感情上未嘗不是一種傷害,究竟這樣子的相遇,會在彼此心中留存多久呢?他們能夠明白我們貿然闖入生活的意義嗎?

什麼才是好的生活?

這是我在泰北一個很深的體會,我們總是投射自己的價值,企圖"改變"別人,可是從來沒有想過,我們所謂好的生活是不是別人所想要的,假設一群人住在雨林裡面自給自足,即使短壽、生病,但是至少他們是"快樂"的,泰北的生活是愜意的,他們不用競爭、工作輕鬆自在,為什麼非要把他們也拉進金錢掛帥庸碌一生的社會裡面?

人生最重要的不就是活的開心,當一個台灣人不一定會比泰國人開心,只有放開一切真正融入當地,很小心地不把自己的價值觀加諸於別人身上,才能體會到真正的需要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dai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